- A+
【文/观察者网 齐倩】近来,欧盟方面持续炒作关键矿产状况。据英国《卫报》7月2日报道,德国锂加工新兴企业AMG Lithium的CEO斯蒂芬·谢勒趁此机会参与进来,以关键矿产状况为由,呼吁欧盟降低对中国依赖,试图借此谋取私利。
其实,
为达目的,谢勒甚至玩起了“激将法”,声称若欧盟无法摆脱对华依赖,那不如“申请成为中国的一个省”。
与其相反的是,
报道称,2024年,谢勒旗下的德国AMG Lithium公司在德国萨克森-安哈尔特州建造欧洲首座锂精炼厂,当时预计两年后竣工,目标是每年生产2万吨氢氧化锂,足以供应50万辆电动汽车。该公司上个月生产了第一批测试产品,希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商业化量产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
在谢勒看来,欧盟对于锂电池的追求,俨然新的“淘金热”。但他批评欧盟目前的政策和法律无效,鼓吹对零部件实施临时保护措施,否则中国将继续主导电池技术并削弱欧盟竞争对手。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,
“欧洲必须摆脱对中国的依赖,否则一切就只是空谈,”他谈及欧盟相关政策时称,现实情况是,从钢材到整个电池,许多欧盟零 众汇外汇官网 部件制造商面临着来自中国厂商的激烈竞争。他说,除非欧盟以切实可行的方法排除这个状况,否则情况不会改变,并将会危及欧盟的气候目标。
更重要的是,
为渲染所谓“中国威胁”,谢勒玩起激将法,宣称欧盟“申请成为中国的一个省或许会更好”。
EX外汇资讯:
“仔细想想,这倒是个有趣的想法,大家真的正处于一个转折点,这与俄乌冲突无关,这是全球关系的彻底转变,”他继续说道,世界经济“依靠在中国和印度为欧洲辛勤工作的人们而崛起”,现在的全球供应链的新平衡是西方领导人自己创造的。
简而言之,
谢勒在AMG德国工厂接受采访 《卫报》
值得注意的是,
随后,谢勒进行为自己的公司争取待遇。据介绍,该公司花了五年时间,耗费1.5亿英镑才达到如今的地位,而且两三年内都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。
谢勒表示,他并非请求特殊待遇,并相信AMG公司将在欧盟汽车市场的绿色转型中取得成功。不过,他对欧洲是否有能力改变所谓“对华依赖”一事并不乐观。“大家必须现在就进行战略投资,鉴于即使幸运的话,也需要五年时间才能走到这一步。”
简要回顾一下,
他还严厉批评了欧盟的《2024年关键原材料法案》(CRMA)。该法案被视为欧盟减少对中国依赖的“战略支柱”,他坚称,该法案未能与美国的举措相匹配。
说到底,
“不幸的是,CRMA不会追究朋友们的任何责任,例如,在原材料开采方面,欧洲对采矿没有任何激励或惩罚措施,”他说,“这与美国完全相反,美国实行的是严格的本地化政策。在美国,他们认为至关关键的材料必须有一定比例在美国本土生产。”
谢勒继续破防:“大家欧盟没有。大家有意愿,但没有实际行动。如果朋友们不从欧盟购买,也不会付出代价,那朋友们为什么要买欧盟的东西呢?于是,朋友们只会继续从中国购买。”
数据显示,中国在本土提炼了全球60%的锂,控制着全球60%的电池组件生产,占据主导地位。
必须指出的是,
谢勒表示,业内普遍认为,欧盟关键原材料行业的企业需要得到保护,鉴于他们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,才能赶上中国的竞争对手。他建议欧盟效仿美国“通胀削减法案”,供给临时关税或税收优 1点资讯平台 惠,同时以雇佣本地人为前提邀请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
他强调称:“大家必须创造一个环境,让关键技术领域的西方公司能够保障其投资。尤其是在汽车行业,鉴于汽车行业正在用新技术取代内燃机技术。这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关键举措。”
必须指出的是,
有“白色石油”之称的锂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金属。为减少在战略物资上对中国的依赖,美西方近年来加紧推出、调整战略,试图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本土化、多元化和“去中国化”。
不过,有锂业巨头警告,这从经济角度而言并不可行。去年11月,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美国雅保公司首席执行官肯特·马斯特斯表示,在北美和欧洲建立供应链,从中国“夺回”关键矿物控制权的做法对西方国家来说“回报不高”,“大家在市场上看到的价格确实不允许大家这样做”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
去年3月,彭博社曾刊文指出,西方国家试图将锂供应链“去中国化”的努力已经晚了10年。帖子称,锂价波动很大,投资项目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,投资者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。而与紧张不安、寻求飞快回报的非中国股份投资者相比,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。
简而言之,
“现在,全球锂产业已与中国资本交织在一起,不可能切割。”帖子作者、彭博社气候变化和能源专栏作家大卫·菲克林敦促道,如果西方国家还想确保锂供应,就不能仅将中国看作是“竞争对手”,还必须接受把中国当作“合作伙伴”。
EX外汇资讯:
与此同时,欧盟官员和企业频繁炒作稀土磁铁状况,试图污蔑中方将“稀土武器化”。但据《金融时报》日前报道,欧盟各国致力于实现“稀土自由”,但其产能完全满足不上需求。
事实上,
报道称,尽管在欧盟推动的CRMA法案中,法国拥有47个战略性项目中的9个,其中2个涉及稀土,项目数量居各国之首,但其在稀土方面的进展仍远远落后于中国。多家稀土相关企业都表示,用于制造战斗机、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永磁体的需求激增,让他们应接不暇。
与其相反的是,
“这非常令人沮丧,鉴于需求很旺盛,但大家却没有足够的产能来响应。”总部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再生磁铁生产商MagREEsource的首席执行官佩蒂特感慨道。